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超详细解读无锡寄畅园,一定要看

超详细解读无锡寄畅园,一定要看

发布于:2017-09-29 17:26:29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转自:蚂蚁景观

这期我们来聊聊寄畅园,如果让小蚂哥给古典园排个名次,那么寄畅园必是前三,完全不亚于拙政园和留园,对比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更是不在话下对比皇家园林和岭南园林更是不在话下。
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小蚂哥细细道来~

时间倒回大学时代,小蚂哥刚刚接触园林,就被人告知园林行业的“武功秘籍”
没错就是:
《园冶》
当时年少无知啊,一看类似《道德经》一样的绕口令,就放弃了。殊不知一部《园冶》道出了多少古典园林的精髓。

毕业后随着对设计理解的加深,越了越觉得园冶是本宝典,不需全懂,知一二就能独步天下了。

有关《园冶》背后的故事我们回头再说,园林的祖师爷计成编写《园冶》的时候曾经提到相地是建造园林的基本。“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意思是:相地如能合宜,建造的园林自然得体。可见相地是多么的重要啊。

相地中的六种地形分别是:山林地、郊野地、村庄地、傍宅地、城市地和江湖地,而以山林地为最好,城市地为最差。小蚂哥让小蚁君绘制了主要选地的优劣程度如下。(傍宅地尺度较小先不说它)

山林地原文:园地惟山林地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俊有悬,又平又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可见山林地在园林中是最佳用地,因为景色天成,只需稍作调整就能得到好牛逼的景色,说白了就是条件好,随便造啊~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园林都在城市之中,园冶中关于城市地的原文: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

翻译成白话就是,城市中不能造园,如要建造,必须选择幽静偏僻的地方,虽然近凡俗的喧闹,但掩上门就可以隔绝喧嚷声了。

原来我们看到的苏州园林都是烂地方啊,哈~

所谓的曲径通幽,所谓的小中见大原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Anyway,既然山林地是建园的上品,那么你知道多少山麓园林呢?

说不出来吧,这是因为虽然都知道山里的风景更美,但能做到抱膝长效于山林之间自古以来也没有多少人,大多退而求其次把园林放进了城市中,所以山林地多是深山古刹,全部被和尚道士占领了。

竹林七贤是少数能在山林间开轰趴的人~
不过山麓别墅园林虽然少,但还是能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比如:
苏州虎丘拥翠山庄——建在山腰
杭州孤山西泠印社——建在山顶
无锡惠山寄畅园——建在山脚下
(也就只能找到这么多了,已全部开坑,请期待~)
我们的寄畅园主角终于出场了~,上面我们说了,一般山林地非寺即观,而寄畅园就位于惠山寺的旁边,最早也是僧人的宿舍号称“南隐”“沤寓”。

走几步就到了的惠山寺,真的是走不了几步,相距不到50m。
大概是惠山风景好,离市区也不远的原因,这块地被一个神秘的组织相中了~

这个神秘组织就是无锡秦氏家族。
这么说你可能没有感觉,那我说一个数字吧:明清时期出了34名进士,70多名举人,十多名翰林。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妥妥的名门望族,科举世家。
而寄畅园就在百年间一直流传于秦氏之手。
明嘉靖年间,南京的兵部尚书秦金在此地建了别墅,称“凤谷行窝”,有小伙伴说兵部尚书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在山里建别墅呢?

明朝的政治中心在北京,但在南京也保留的完整的都城和行政机构,但完全是闲职,一派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景象,所以秦金在山里建个别墅也是相当合理的。
“凤谷行窝”意思就是秦金号凤山,而寄畅园又建在惠山的山谷中,行窝区别与皇帝的行宫,以山林野趣为主,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里的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是不是也很合理啊~

之后又过了多年,万历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的秦耀坐师张居正被解职,回到无锡后估计也是郁闷不开森,就把“凤谷行窝”改成了“寄畅园”构建寄畅二十景。
而所谓的“寄畅”就是抒发自己的负面情绪,取自王羲之的《答许椽》“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所以才有了今天“寄畅园”这个名字,不过寄畅园在秦氏手里流传百年,也被叫做“秦园”。
不过寄畅园几百年来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秦氏家族,而是中国清朝的两位重量级人物,那就是康熙和乾隆。

漫画中的正是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俩,这两人可是寄畅园的超级大粉丝,具史料考证,康熙乾隆一共12次下江南18次踏进寄畅园的大门(这算不算古代的炒作呢?嘿嘿)
众所周知乾隆是个写诗狂魔,一共留有作品41863首(多数都是口水诗),其中写寄畅园的就有169首,再加上写周边景色和无锡的一共619首,占总诗篇的1.4%。真的是丧心病狂了~

额,好吧。写的确实挺赞的~不光如此,乾隆还在颐和园中仿制了寄畅园的景色,名为“谐趣园”。

关于谐趣园和寄畅园的比较,我们有时间可以专门来聊一聊,小蚂哥觉得抄的比较高级,并不是简单的copy~
小蚂哥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你,寄畅园的地理条件是最好的,也有各种名人、大IP的加持。但这个园子本身究竟好不好呢?还是说徒有其表?
这样说吧,小蚂哥对寄畅园的直观感觉就是园有古意,亦有画意。我们知道古典园林大多借鉴了山水画,寄畅园从整体布局上就像是一副山水全景,我们有画为证:分别是《鸿雪因缘图记》《南巡盛典》。


这两幅都是戒画手法,虽然笔法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格局和骨架都是一样的。一副山葱水绿的开阔全景。尤其是园子中的一池水更是突出。一个园子竟然建造的如此入画是非常不易的。
那为什么寄畅园是这样的布局形式呢?前文书我们讲了相地,那么我们就拿出地形图来分析一下:

从卫星图上看真正位于惠山和锡山山谷中的是映山湖,惠山寺二泉书院位于惠山的余脉之上,而咱们的寄畅园基本上已是平地,古人讲究一脉相承,所以寄畅园想要借惠山的余脉,就必须要在园子的西边堆假山。也就是我们在古画中看到的假山。

既然借了惠山余脉,那么寄畅园一定想模仿山谷景观,我们看看锡惠山谷的映山湖,就明白为什么寄畅园要做一池水了,这样说也许不太直观,我们直接上平面吧~
为了做这期文章,小蚂哥查询了多个版本的平面图,但大多平面图因为时间关系,信息不完整,最后我用了3个不同时期的平面叠加,得到了一张迄今为止信息最准确的寄畅平面:

表明了寄畅园的山水关系和惠山是融为一体的。而建筑基本上和山隔水相望。

大概区分一下颜色你就发现,寄畅园中山、水、建筑这三个主要的园林要素是平行展开的。这种布局造成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水都是景色的一部分,所以这池水应该算是古典园林中最精彩的了~(小蚂哥认为)

这池水叫做锦汇漪,意思是汇集园内最厉害景点的水面


寄畅园的水主要引自惠山寺的日月池和二泉书院的积香池(现已无水,由水泵抽水),从大石山房出流出,而这两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配合周围景色均能独立成景,起到藏源的作用,而水的主体为葫芦形,我们着重来聊聊。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喜欢葫芦,在宗教中葫芦也都是“福禄”的代名词。神仙不拿个葫芦都不好意思出门。

我们从形态分析一下就明白,葫芦有收腰,前后形成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

寄畅园中的水叫做锦汇漪,长80m,宽20m,整体成葫芦形。这种形状的水体也因为有了收腰,空间的层次和变化大大增加。鹤步滩和知鱼槛就充当了收腰的作用,这样无论是从先月榭望水,还是嘉树堂观景,都能取得最好的视觉效果。这两个地方也就是我们说的园眼(最佳视点)。

说起园眼大家可能还不是特别理解,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一般情况下,园内的最佳视点,或者说主要视点都是多条道路通达的地方,你只要数出道路的条数就能找出来。

比如我们寄畅园中的先月榭和嘉树堂就是园中道路最集中的地方,都至少有4条路能够到达,那么基本上就能判定这两个地方就是园眼。

就像章鱼一样。
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画面~
先月榭视角
由于水岸的斗折蛇形,犬牙交错,你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水的尽头,收腰部分的鹤步滩种有一棵歪脖枫杨(老树在建国后修建中死亡,现新栽),配合知鱼槛形成夹景,后面的景色可以说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和网师园的方形水面是截然不同的。
有人说寄畅园妙在水中,一池清水什么都不栽,犹如明镜,天上的云地上的树,园中的人都成了双份。
嘉树堂视角
从嘉树堂看过去,旁边的七星桥指引了视觉的方向,远处的知鱼槛成为了画面的主景。这个角度可以借到锡山上的龙光塔。只需来回走两步就能看到远处山上的塔。这种借景手法在拙政园中的梧竹幽居也出现过。

这两组画面的丰富其实都是由以下四个节点组成的,他们各自形成两个三角构架的景观关系,所以不管你站在先月榭还是嘉树堂,视线中的前中后景已经为你准备好了,所以小蚂哥说寄畅园是园林设计的范本一点都没有夸张哦~


知鱼槛和枫杨突出于水面,这也是水面最窄的地方,那么话说回来,站在这两个地方向两边观看的话,是不是就等于视角在水中呢?
小蚂哥在鹤步滩帮朋朋照了一张,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视觉的亲水程度~
同样在知鱼槛中向两侧看,也有不错的景观层次。


知鱼槛三面临水,又有一定高度,是园中观鱼的最佳地点,在《庄子·秋水》篇中,记载了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在濠水边一段有趣的互怼对话——庄子说:“水中那从容游着的鱼,是鱼的快乐。”惠子反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驳道:“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今天,这对话的原文已制成清水楠木屏,悬挂在知鱼槛的粉壁上。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已经成为进园游人的口头禅了~

鹤步滩是全园最为亲水的地方,在园林中模仿自然界中的河滩是比较少见的。在河滩上有一棵斜插的枫杨,具江南园林论所述,属于不可多得的杰作,可惜已枯死砍掉,小蚂哥虽然没有见过原来那棵,但这课也已经很有效果了~

寄畅之美在于深山古意,而古意多半是植物提供的,房子毁了可以再造,但古树砍了就难恢复了。


在寄畅园的水体中,“一桥横加琉璃上”的七星桥是主要建筑物,它与北面的廊桥一起遮住了尾水的去向,有断而未尽之意,“园冶”中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这种尾水的处理手法和网师园中的一步桥都堪称教科书式的例子~


在锦汇漪的西侧的鹤步滩也有两处条石,分开水面,分出了两个大小悬殊的小水潭。用“小水澄泓”来烘托“大池一望浩渺”。小者更幽,大者更大,这是理水的基本原则。锦汇漪正是通过多次的分割,收放,对比和节奏变化,丰富了层次,提升了意趣。


寄畅之美在于水,但山水是分不开的,我们再来看看寄畅的山吧~

寄畅园的山以土山为主,局部重点叠石,目的是想和惠山余脉融为一体。

南边的是寄畅二十景之一的九狮台。北边的土山有寄畅最出名的景点“八音涧”。
我们先来说说九狮台吧。


古典园林中向来就有堆假山找狮子的喜好~以至于小蚂哥随意盘点了一下就有不少,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上一篇文章个园中的“冬山”九狮图
接下来是顺德清晖园中的九狮山
狮子林中的九狮峰一定不能少
小盘谷中的九狮图山传说出自名人之手

而我们寄畅园中的九狮台也是一座湖石假山,小蚂哥一直觉得登假山是游园最大的乐趣之一,峰回路转,像在山中探险,有没有九个狮子就见仁见智喽

我们再来聊聊大名鼎鼎的八音涧,八音涧是在土山之中开辟了一条长36m,深2m左右,宽60cm~4.5m的山谷。

传说八音涧和美人石、七星桥都是叠石巨匠张涟的手笔,引二泉书院的积香池水,通过高差将水一步步的引入湖中,水与石头撞击产生“金、石、丝、竹、夸、包、革、木”八音,而八音涧就是大自然的演奏厅。
而今早已变成了水泵,有些可惜

八音涧原本上面古树参天,但在建国之前已经荡然无存,今天的八音涧显的有些光秃秃,但小蚂哥还是相信时间的力量。

为了对比深度,小蚁君一脸不屑的样子站在门口,可以看出想要形成谷的感觉,至少要高于人的视线,这是一个写意的作品,不求和真实的山谷一样,但古树,藤蔓,跌水,深潭一个都不会少~
我们最后来看看寄畅园中的庭院设计。
寄畅园中的前厅和秉礼堂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庭院空间。


前厅简洁对称,主要景色在墙上的墨宝和巨多的藤蔓,掩映之下庭院深深。


秉礼堂在彭一刚先生的《古典园林分析中》做过讲述,最然是建国后新建,但五脏俱全,主从关系明显,不会抢了锦汇漪的风头。

寄畅园中还有一个庭院,在卧云堂南面,建国后根据史料复建,很多书中都不会提及,但小蚂哥认为这块却是庭院设计极好的范本。
建筑相对围合,但并不封闭,入水口的一步桥刚好和卧云堂镜池形成轴线关系。这就形成了两幅均以一步桥为中景的画面,建筑掩映在苍翠中颇为静谧。

从卧云堂望去是镜池和美人石
美人石也是张涟大师的作品,据说旁边还有一只癞蛤蟆~
从先月榭看过来又是另一番景象,小桥流水,和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构成一幅层次丰富的山水长卷。

小蚂哥专门把镜头拉远拍摄了一幅龙光塔,感觉不太好看,果真是只可远观。

水源被亭子小桥很好的掩藏了,亭子后的月洞门常年不开,只是留作配景只用。


这几组画面虽然没有锦汇漪的大气开敞,但却十分精致。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寄畅园美在自然山水,名在皇帝临幸,但终还是凭借各界造园师的智慧形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庭院设计都可以当做设计界的最佳范本。
用四个字来总结的话就是“山池塔影”
我们再来看看寄畅,你是否感受到了寄畅之美呢?




古典园林想在一期内讲完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小蚂哥也只是归纳和总结,今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做一期寄畅拾遗,把寄畅内的名家手笔,造园大师背后的故事,为什么要开门见水给大家聊聊。
P.S.寄畅园原入口的景致,一进门就能看见锦汇漪。


全部回复(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不知道叫啥啊
    先看帖子再游园,收获肯定更大。感谢这么详细的解读!
    2018-11-03 12:07: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孤单前行
    孤单前行 板凳

    谐趣园

    2018-05-27 11:57: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 万条内容 · 2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北京石景山游乐园南广场绿地

在西长安街延线石景山游乐园南游园的带状节点设计中,通过重新布局以一个年轻的现代城市视角看待长安街,将郁闭的空间局部打开,以轻松流畅的形式化解长安街庄重严肃的仪式感。 In the West Chang’an Avenue extension, South square of Shijingshan Amusement Park, through the re-layout, We place a young modern city perspective on Chang’an Street, the closing space can be opened, in a relaxed and smooth form to release Chang’an Street sense of ceremony.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