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构造 \ 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回顾及其发展滞后原因的思考

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回顾及其发展滞后原因的思考

发布于:2017-06-21 16:52:21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构造 [复制转发]

1999年8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99]72号文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它提出了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1.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改善居住区环境和住房的居住房功能,合理安排住房空间,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

2.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住宅建设应规模化,并与市政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配套,提高住宅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重点,建设二、三居室套型为主的小套型住房,使住宅建设既能满足广大居民当前的基本需要,又能适应今后居住需求的变化。

4.加快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重视技术推广。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以住宅建设的整体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促进住宅建筑材料、部品的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住宅产业发展。要十分重视产业布局和规模效益,统筹规划,合理布点,防止重复建设。住宅建筑材料、部品的生产企业要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道路,发挥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形成行业中的支柱企业,切实提高住宅建筑材料、部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6.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建住宅要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方针。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必须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并积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节材、节水的新型材料和部品,鼓励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已建成的旧住宅也要逐步实施节能、节水和改善功能的改造。

7.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制定有利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住宅产业政策。以住房商品化、社会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搞好住宅建设的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实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的许多领域,必须一步一步地来搞。针对目前的试点工作,应提出与住宅产业相应的政策、组织和技术三方面措施。

1.政策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金融倾斜政策。它包括对住宅小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对住宅产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对新产品开发的信贷支持。(2)新技术、新产品的减免税政策。它包括节能住宅免征投资方向调节税;新产品减免产品增值税;其他减免税政策。(3)政府住宅项目的指令性实施。

2.组织措施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1)科研、生产、市场的联通和一体化;(2)从独立、单一的发展走向整体、配合的发展;(3)形成规模生产和配套供应体系;(4)形成设计、结构、产品的协调体系;(5)扶持重点品种的开发和生产;(6)建立住宅建设质量控制体系。

3.技术措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1)根据居住需求特征,制定住宅建设标准;(2)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进住宅产业技术进步;(3)以标准化、集约化、系列化方式,开发生产住宅部件,发展通用部件;(4)根据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的要求,制定部件性能、质量等标准,完善标准体系,建立部件认证制度;(5)建立模数协调体系,解决部件的安装配合问题;(6)制定推进住宅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7)符合节能、节地、节水等要求。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重点今后一段时期内,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重点将放到以下方面:

1.加大力度推进住宅建筑体系的集成工作。(1)住宅建筑体系的集成化。住宅建筑体系是以住宅建筑主体为主线,包括结构、相关设备、管线、厨卫等所构成的体系。住宅建筑体系的集成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它包含了技术的集成(或称为成套技术)、材料设备的集成、标准模数的配套、工厂化预制构件的现场组装及配套施工机具等。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其集成化、配套化程度还很低,这是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示范推广,最后才能达到产业化所必需的集成化程度。(2)住宅部品体系的集成化。住宅部品是住宅建筑体系的支撑,住宅建筑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内容都离不开住宅部品,它是集成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当前我国住宅部品生产过于分散,针对性不强,因此在部品配套化生产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必须要明确目标抓紧进行以住宅建筑体系为主体的集成配套工作。(3)住宅示范工程是住宅建筑体系集成的载体。以产业化为主题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开展一年多以来,得到了企业与各地方政府的认同,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康居工程如何深入开展,是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继续注入新的内容,使之不断攀升,才能成为引导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示范工程。康居工程应当是住宅建设体系集成的载体,而住宅的建筑体系、部品体系和示范工程三者却是密不可分的,必需协同推进才会有成效。

2.抓紧制定与住宅产业相关的标准、模数及过渡性的指南、导则。当前与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技术、产品的标准与模数差距甚大,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制定标准、规范已是当务之急。近期建设部出台以下几项指导性文件,以解决当前住宅建设中的急用:(1)非粘土砌块砌筑体系技术导则;(2)钢结构住宅技术导则;(3)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实施标准与规范;(4)住宅建造成本分析及性能成本比研究;(5)钢筋混凝土大开间结构体系相关技术要求;(6)住宅小区环境质量保障技术指标体系;(7)CIM3住宅产品数据库开发;(8)住宅产品推荐目录;(9)推荐部品认定与加入WTO后产品入市技术条件及认定方法研究;(10)住宅质量通病调研。

3.扶植促进大型住宅产业集团的形成。大型企业集团是住宅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也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能担负起使住宅产业从当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走向技术密集型,从分散式、外延型发展走向集成式、内涵型发展,从而完成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目标。住宅产业集团、住宅产业基地和住宅示范工程三者缺一不可、“三位一体”,同时又能互相促进,联动发展。在建设部指导下,要在全国范围内,东、南、西、北、中,选择上述“三位一体”类型的产业集团,从2000年开始今后每年要逐步落实。

4.重视住宅产业信息网络建设,作为中国加入WTO的准备。信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住宅产业现代化需要先进的媒体传播方式,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来进行科学管理,更需要将通讯网络直接进入千家万房,使每个家庭都能充分享受信息社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质量、效率和便捷。为此,要加紧建立以住宅产业为主体的信息网、数据库、杂志、专刊等传媒工具,并迅速发展壮大,使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覆盖面。目前,已开通网站chinahouse·gov.cn,成立了中国住宅产业会员网,出版了《住宅产业》杂志。中国加入WTO在即,为做好入世的技术准备,拟抓紧制定有关住宅产品进口认定管理办法,以防止国外的落后技术,或不符合环境保护、能源与资源节约的产品流入中国,同时也要将适用的产品引进中国市场,对于过分超前或不符合国情的产品要做到摸清情况、心中有数。中国住宅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称之为日新月异,这就需要管理部门、生产企业、住宅开发企业要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和坚持科学实践,使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之路。

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加快构筑中国自己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体系,它可以分解为五个子系统,即技术保障体系、建筑体系、部品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性能评定体系。
1.建立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它包括完善与住宅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建立住宅建筑与部品的模数协调制度,进行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住宅标准设计等。这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前提。
2.建立住宅建筑体系。当前要重点研究开发大开间承重结构,开发高效率隔热围护结构,采用隔声性能好的新型轻质隔断结构,推行系列化、多档次的厨卫定型结构等。这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基础。
3.建立住宅部品体系,重点要实行部品生产的系列开发、规模生产和配套供应,当前尤其应对门窗、卫生器具、散热器、厨房设备、经济型电梯、管线和配件等进行重点开发和突破。这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点工作。
4.建立住宅质量控制体系。它包括质量责任及保修、赔偿制度,规划、设计审批制度,住宅市场的准入制度,住宅部品、材料的认证和淘汰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制度等。建立住宅质量控制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关键环节。
5.建立住宅性能认定体系。它是通过设定一套科学的程序和评价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住宅的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分别进行测评的基础上,对住宅的整体性能作出综合评价。这项工作对于引导住宅消费和生产,保护权利人的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反映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核心目的。

住宅建筑体系住宅建筑体系是住宅产业现代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它各项工作均围绕着建筑体系开展,并服务于它。住宅建筑体系分为以下子体系:
1.建筑与结构技术体系。包括高层住宅建筑及其结构体系,针对20~30层混凝土大开间结构体系,发展大型模板,提高现浇混凝土工业化水平;对中高层住宅建筑及结构体系,重点发展10~15层混凝土方型柱框架,7~12层钢结构大开间住宅体系,解决好楼板造型和轻型隔断成套技术;多层住宅的结构体系将重点发展多孔空心砖、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以多种工业废料砌块代替粘土实心砖,并形成砌筑体系成套技术。
2.节能及新能源开发利用。包括各种气候带的节能住宅体系;新型的供热、制冷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如太阳能储存与利用、各种废热利用、风能、地热的应用等;发展新型节能产品,如节能门窗、墙体保温技术与材料、照明节能产品等。
3.住宅管线技术体系。开发适应我国住宅建筑体系的新型管材,如各种塑料管、铝塑管、钢塑管等,包括其接口技术及综合布线的设置等。
4.厨卫技术体系。建立厨房、卫生间的基本功能空间配置的整合技术,建立协调模数,并成套化整体生产和装配。
5.住宅环境及其保障技术体系。对节水技术要充分重视,尤其要开发6升坐便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室内外空气质量进行监控和置换;提高户间、楼层之间隔音性能;发展住宅用无污染建材与涂料。
6.住宅智能化技术体系。住宅讯息传输及接收技术;住宅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住宅安全防卫自动控制系统;住宅能耗及智能化控制及综合布线系统。

住宅产业发展滞后因素
随着我国加大力度推进住房体制改革,有关房改的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自2000年开始住房体制从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分配,住房的商品化与市场化已在全国铺开。继房改之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给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住宅,无论是经济适用住宅还是商品住宅,都要把综合质量好放到第一位。当前不仅要多建房,更要建好房。
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住宅产业发展的态势,不能不看到当前切实存在着若干个滞后因素,可归纳为一个“落后”、四个“跟不上”。一个“落后”,是指住宅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落后于住房制度改革。
四个“跟不上”,是指以下方面:
1.规划设计跟不上不断更新的房地产开发的要求。我国的设计体制正进行企业化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住宅的规划设计服从于福利分配的要求,除在规定的面积指标下合理布置之外,设计人员难以考虑多层次、多方位的住宅规划设计,当时多采取套用标准图的方法设计住宅。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是在住房商品化之后,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在于是否能将房子卖出去,这就迫使开发商在立项之前就要进行市场调查、市场定位、前期策划、制订营销方案等,并据此提出规划设计要求。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开发商不仅参观、调研国内的住宅,而且也采用国内、甚至国际招投标的方式优选规范设计方案。必须认识到,当前开发商和设计者的主次位置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回顾近十年来的住宅规划设计,也不能否认确实存在着“千房一面”,建成后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两三年规划设计就落后,房型就被淘汰的问题。因此,当前有一种说法:“开发商走到了设计师的前头”,恐怕不是没有几分道理。只有服从市场规律,不断更新观念,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住房市场需求,规划设计才能真正成为龙头。
2.标准规范的制定跟不上规划设计的要求。随着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推进,要求在住宅建设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但按照现有的程序,设计人员要按有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标准规范的制定又要求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实践中被考验过,认为切实可行才能编制。这样一来就造成现有的标准、规范跟不上设计的要求,新的标准规范制定又跟不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要求,在当前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住宅产业的发展。
3.技术开发与推广跟不上住宅建设的要求。我国当前正在加大力度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绝大部分的科研院所将进行企业化改制,企业将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此之前,技术开发推广是以科研院所为主体,通过立项—研究—开发—中试一生产实际检验—成果鉴定—推广应用的程序,其问题是多数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市场覆盖面小、集成化不够,造成产业化程度低。当前住宅建设的特点是要求采用成套技术和产品,因此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直接由生产企业提供给住宅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筛选、淘汰并形成产业,企业成为了技术创新及开发的主体。不少住宅技术、产品是直接由企业开发生产,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跨越式的发展。
4.住宅部品生产跟不上住宅建筑体系集成的要求。当前,住宅部品生产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质量不高,品种单一,甚至还存在一些落后的、具有质量通病的产品;二是产品集成程度低,产业整合程度差,体现在不是按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与住宅的建筑体系不配套。常存在新的建筑体系难以找到适合于该体系的配套部品,如大开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要采用大跨度的楼板,墙体材料等均存在一些不配套问题;在厨房卫生间体系中,整体配套问题更为突出。以上四个“跟不上”,就要求首先要加快步伐进行各自的体制改革,尽快适应房改后的市场需求,不能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各自为政的观念,要为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协同发展。
  • sango77
    sango77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17-10-24 20:30: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构造

返回版块

7.64 万条内容 · 1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的研究和分析

建筑行业在与人口的增长的长期博弈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终究总结出房屋建筑装配式的混凝土建构技术,并被国内外大型建筑公司竞相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房屋装配式混凝土建构建造技术的特征 1.1技术的标准化和多样化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构技术,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它是一种把传统的房屋建造方式演绎成一种“搭积木”的建筑技术,它使得房屋建筑流水作业成为可能,就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按统一的标准和工序进行生产,然后一步步组装起来。这样一来,房屋就由一些独立的部分组成,在维修时就可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像以往那样牵一发而动全身,避免了对其他使用的妨碍。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同型号的“零件”进行置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