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城市设计的现代化目标

城市设计的现代化目标

发布于:2017-05-24 16:16:24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引人标志着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开端起,城市设计就始终伴随着“现代”和“现代主义”概念的困扰。
中国本土城市设计这20 多年来的演变不应被仅仅视为“学科”自身的历史演进,而是中国城市建设“现代化”变迁的有机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它深刻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成为现代”的物质想象,这种在城市建设环境上的凝视(观念)最为直观地透过城市设计实践予以展现。
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现代化视野中的城市规划”如何西方现代性移植亏转化所建构的“现代化框架”作为普适的关于传统社会向(西方)现代社会转型的现代化理论“思想框架”,渗透进整个社会制度形塑当中。“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理性主义”
因应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具体表现为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积极发挥服务与引导功能,促进社会生产效率,兼顾公平。在国家/地方全面转向以经济发展和效率优先的政治任务中,“政府通常把城市规划视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工具”,形成“城市规划必须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共识。
城市规划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就是“保证现代化内涵的实现在空间和时序上的相互协调和取得整体最佳效应”。当前地方政府“发展挂帅”的价值观和“现代化意识”迫切需要城市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与空间资源,要求城市设计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创造适宜的城市投资物质环境。而此时,城市设计恰恰是以“为市民塑造更好的生活场所”名义展开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目标导向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城市规划始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行政工具,城市设计作为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内的活动,在塑造城市建设环境(物质空间)上必然是契合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在“成为现代”的驱动下,“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措施,就是要把中国尽快变成一个现代化的西化的国家”。从而,西方现代/全球化城市“理想图景”成为本土城市设计的当然所指。
某种意义上,“现代化思想框架”下国家/社会对“成为现代”的物质想象,透过城市设计深刻地体现在城市建设环境上。城市设计实践在体制所赋予的权力空间内运作,积极参与到本土对“现代城市”的诉求和缔造中。在对空间形态进行符合权力集团价像偏好的专业塑造活动的逻辑背后,城市设计恰好被用来为实现这幅“理想图景”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撑与“合法性”的专业辩护。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洋儿
    洋儿 沙发
    好好=资料。不错不错,持续性
    2017-06-17 10:59: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飘逸者
    飘逸者 板凳
    谢谢楼主资料分享
    2017-06-17 10:42: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2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西方城市设计论述的移植

所谓中国城市设计的“本土化”历程,即指自 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引入和酝酿,建设部派出访问学者留美学习,清华、同济与美国主流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教学,这一时期集中表现为“向西方学习”。 整个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仍未脱离计划体制的轨迹,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目标需要城市建设拓宽视野,为城市化道路寻求西方理论与经验的支持。尽管这一时期还基本上缺乏实践,但西方城市设计理论的积极引入却表明国家(院校毫无疑问是国家知识生产体制的组成部分)急于对外开放、缩小与西方文明差距的现代化价值取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