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道桥BIM应用 \ BIM算量更准确吗?

BIM算量更准确吗?

发布于:2017-01-11 23:00:11 来自:BIM技术/道桥BIM应用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gao_xian_sheng 于 2017-1-11 23:03 编辑

从CAD到神坛上的BIM之五
BIM算量更准确吗?
在讨论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和作用时,很多人朴素地认为:“通过BIM模型统计工程数量是更为准确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的。稍微分析对比当前工程勘察设计的工程量的统计方法与基于BIM模型的统计方法,我们即可发现:在当前的综合技术条件下,基于BIM模型进行工程数量统计,未必会更为准确的,甚至是更不靠谱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BIM模型并不完整性
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在建立所有的工程及其附属工程部件的BIM模型之后,通过遍历这些BIM模型和进行分类累加的方法,获得的工程数量似乎是更为准确的。请注意这一认识的两个基本点是,第一有完整的BIM模型,第二是BIM模型是精确的。
可是,无论是对于建筑类工程、电器工程,还是公路及其附属工程,今天我们尚没有能力、甚至也没有必要建立一项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细节部件的BIM模型的。例如,在公路工程中,我们不能建立所有路基、桥梁、涵洞、隧道、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等公路主体和结构物内部所涉及到的、所有细节部件的BIM模型,小到一颗螺丝钉、细到每一根“箍筋”。这不仅因为这样细致的模型,当前尚没有计算机和软件系统能够处理、操作如此大的数据量,而且,如此细致的模型显然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必要的。在国内外关于BIM相关的技术标准研究中,对建模到什么精度、什么样的深度一直不可回避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结论只能是:既然BIM模型都是不完整的、有的部件甚至根本就没有建模,如何能基于BIM模型,获得更为准确的工程数量呢?!
2、公路专业特点决定了工程量的计算原理方法
其次,由于前文所述公路工程的专业特点和基础设计原理的差异性,公路路基等的主体模型是不规则的,严格意义上路基在每一延米上均是不同的,因此,对公路路基主体的BIM模型只能是采用分段、逼近的方式。这无论是对于国产的纬地软件,还是对于国外奔特力和欧特克公司相关的道路软件,其路基设计、建模原理方式均是相同的。进而,进行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即采用一个路基分段起终点位置两个横断面的面积平均值乘以分段长度、或者采用计算对应的棱柱体体积的方法,获得一个路基分段的填挖方土石方数量。基于上述计算原理和方法,如果希望提高路基土石方的计算精度,唯一的途径就是进一步细分每一个路基分段的长度。难道我们要按照每延米甚至每毫米的间距去建模、其计算土石方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导致模型的数量会以10的倍数级增加的。通常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国内外普遍的路基分段长度就是10~20米。既然建模的精度是受限的,工程量计算原理方法是相同的,那么基于BIM模型统计获得的工程量自然不会比通常CAD方法更为准确的。
3、专业CAD算量已经非常高效
接着有人会说,基于BIM模型进行工程量自动统计,不是比人工更高效吗?这只是提问者不了解当前工程设计的实际技术情况罢了。了解目前公路等工程设计技术现状的人士都知道,无论是对于公路路基土石方、桥、隧、涵、墙乃至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都是普遍采用纬地软件等专业性的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的。这些软件在工程师完成各专业设计分项的同时,软件便会立即自动统计并输出各类工程数量的,甚至直接输出成为可打印的图纸表格。除非专业CAD软件存在计算错误,否则其工程量统计的准确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了。其准确性和效率是不会低于基于BIM模型方式的。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和实际情况,显然不仅仅是存在于公路工程领域的,其他工程领域肯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基于BIM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计算,无论是准确性还是统计效率,都不会更高的。

注:本文仅代表本文笔者个人的认识和观点,不代表任何单位或组织的观点。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iubo-humn
    liubo-hum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2018-02-19 04:54: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hangjinbai
    zhangjinbai 板凳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 显然 断面法已经不合时宜了
    2017-08-06 18:03: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桥BIM应用

返回版块

1558 条内容 · 14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BIM案例与工程推广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从CAD到神坛上的BIM之二 BIM案例与工程推广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在行业内外大家都在一个声音地宣扬BIM价值和作用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去讨论BIM技术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笔者在众多技术交流活动发现,有不少建设方、业主的技术负责人,迫切地希望掌握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各行各业交流的BIM成功案例背后,BIM技术到底与大规模实际工程应用的距离有多远?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会议交流、BIM大赛等形式,关注到很多BIM技术相关的应用案例。无一例外地,这些案例都重在展示BIM技术应用的作用和价值,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有的作用和价值,即使在这些成功的案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只是“预期性质”的,是未完全实现和体现出来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