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设计之声】勿入建筑行业黄金期,2年后毅然逃离,为何?

【设计之声】勿入建筑行业黄金期,2年后毅然逃离,为何?

发布于:2016-12-05 15:26:05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先简单说说自己的经历吧,毕业于西南地区某号称准985实际211且以土木工程牛逼自居的院校,先后在设计单位和某大型开发公司就职,对建筑这个行业还算是有一点点自己浅薄的认知,说起为什么这么毅然决然不做建筑行业,其实很简单,我不想变成这个行业里那些“优秀”的人,没错就是这么傲娇。
 
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正是处于建筑行业的黄金期,有幸借着这股东风,没有资历没有背景的自己居然找到了一份设计院的工作,哈哈,还没有毕业的你们肯定有不少的同学想设计院对学历要求高,先读研再进设计院吧,那我可以很武断的猜测,你肯定没有自己找过工作,也没有好好想过读研和从事设计工作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的影响,更可笑的是时至今日,还有一些学校的同学还认为设计院都是国营单位,若不建立起信息的获取渠道和主动分析的能力,若不建立起信息的获取渠道和主动分析的能力,若不建立起信息的获取渠道和主动分析的能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未来会让你在职业生涯上付出血的代价!

设计院的工作有几个点是我特别不能接受的,今天先来聊一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一、薪酬;我所了解的大多设计院(尤其小院)的薪资构成采用平时工资加+年终奖的形式,而且比例大概都在1:1.5左右,说词多是以工作量作为收入衡量标准,这种薪酬标准看似合理,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巨坑无比。行情非常好的时候,设计人才紧缺,设计院会履行这种薪酬结构以留住想要留住的人才,记住是行情好的时候且留想留的人,即使行情好的时候设计行业的流动性也大的可怕,一般企业会通过压榨一段时间年终奖(多为一季度或半年,甚者一年的年终奖),随着设计人员的习惯,这种薪酬体系也慢慢被整个行业所接受;那么精彩的来了,去年开始,建筑市场行情一落千丈,近乎0风险的违约成本让设计院在这种行情下轻松的选择停发年终奖的方式转嫁市场风险,如果按平时工资:年终奖=1:1.5计算,企业此举将节约60%的劳动成本,加之设计行业的主要成本来自人力成本,可以想象在市场环境如此恶劣的现在,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进账”诱惑。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因为这种薪酬体系的设计绝大多数的转嫁到了设计人员头上。好吧,这个玩法我无法接受,也没有能力改变行业的现状,作为个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大哥们你们慢慢玩吧,小弟真心玩不起。。。

二、行业前景; 
之前看了一个官方报道,说中国现今已有的房屋建筑面积可以容纳约40亿人居住,数据的准确性暂且不谈,相信不管在不在建筑行业工作,过去10年家乡的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以四川为例,很多地级市和县城的房屋保有量远远超过了需求,老家的模样已经翻天覆地,这部分库存需要多长时间去消化可能谁都说不清楚,关键在于房屋是使用周期非常长的产品,动则几十上百年,而作为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从业的我们,唯有新建房屋才能产生收益,试问房子这么多,怎么可能以以往黄金时期的速度去持续开发。与此同时,高校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不降反增,加之土木工程这种经验性极强的专业耗的仅仅是时间,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怎么保持比这批暂时不计报酬的应届毕业生有更高的性价比,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转行是必然的趋势。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国企的失业潮么,任你再厉害,都无法阻止或改变趋势的发生,再看看欧美发达国家,土木工程的从业人员非常有限,去到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大都来自发展中国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能看看别人走过的路,我们能有所思考和借鉴。方向错了,进步就是退步。

三、工作环境;
本人只待过建设单位和设计院,没有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经验,在这里只有跟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两种性质单位的一些看法,希望我没有说到的施工和监理等等单位有朋友补充。
  

设计院:离开设计院的理由就是在这里一眼就看得到头。设计院的组织架构很单一,最下层是画图的,只需要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纯技术工种;中间层是专业负责人,主要还是以技术作为背景支撑,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节点和技术措施,同时对外处理技术问题;最上层是总工(一般都是公司的合伙人,但大多数合伙人以建筑专业出身居多,结构很少),负责审核整个项目的技术措施,主要是要盖自己的章,有安全风险,当然总工的工作重心更多的是协调和安排,真正涉及到技术层面的已经不多了。so,设计院这条晋升路径最大的障碍就是技术,毕竟设计院是以技术能力作为立足之本的地方,但有一点很尴尬,作为结构专业,永远都是为建筑服务的专业,长期的工作会让人形成一种“妥协的惯性思维”,这一点是非常之可怕的,相信在设计院工作过的人都清楚,结构专业是最好说话的,这种思维会反应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没有6点准时下班,没有周末,没有年终奖准时发放。。。等等等等都可以接受。说一点我自己的感触,在做结构的那段时间,我几乎失去了自己所有的爱好——大学每天必打的网球,每周必去的KTV,每月必看的四本书,由于疯狂的加班,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朋友相处,最最最可怕的是,时至今日回忆起那段往昔,我竟然记忆是空白的,唯一的印象就是cad黑黑的界面,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想狠狠的抽自己两耳光,我竟然是这么对待自己的人生的!!!

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整合到方方面面的资源,公司的做事风格和管理理念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性质的开发商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组织架构。先插播一段小广告,在设计院流行有着非常美好的传说,当你在设计工作做个5年到8年以后,技术比较成熟了,再跳槽到甲方会有比较好发展,就个人而言我是不认同的,甲方作为衔接各种社会资源的立交桥,对于各个部门的人才要求更多的是沟通协调能力和多年从业后的社会背景资源;而设计人员的优势在技术层面,甚至在有些时候甲方的设计师过多的关注技术细节反而会成为团队目标的绊脚石,如拖延工期,so,一般在设计院表达类似观点的人大多没有甲方的从业经历,大家要有对信息的分辨能力。
  

先从大的方面来分开发商很重要的几个部门分别是市场部(企业利润的源泉)、投资部门(各种投融资渠道,包括拿地哦)、工程部(现场阵地,成本的主要发生地,有的公司管理体制下设计师也在这个部门,so,对于现场不懂的设计师在这种体制下是很难往上爬的)、人事部门。作为甲方的设计师,大概可以把项目分成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由于现在的住宅户型都是比较标准的款式,除非地标的商业项目,一般都是流程化的设计过程,这个过程甲方的设计师还可以提一定的看法和要求,也唯有在这个阶段自己的设计经验和知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则转为衔接现场和设计院,开会、汇报,开会、汇报,开会、汇报。。。一般企业都会有自己做事的标准流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限和职责,切不可越界。由于甲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里是人际关系的交易场,所以很多设计人员很不适应放下自己的技术去做关系的围护,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很少有设计背景的人能进入甲方的高层管理部门。

全部回复(5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pingfanyin
    pingfanyi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
    2017-01-05 15:47: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hangguangwen07
    楼主讲的很有道理啊!
    2017-01-04 15:17: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施工单位三年,终于选择离开,从开始到"裸辞"后

 国字头“大型”施工企业工作三年,工作关系和人脉都相对成熟和稳定后,我还是选择了离开,"裸辞"几个月后终于开始上班了。“裸辞”之前也是在这里天天看各位大侠的帖子,这里面基本也是我精神动力的一部分来源,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也来跟大家絮叨絮叨,各位愿意听的听听。     本人上的勉强算是个重点本科大学吧,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了四年全是大土木的基础知识,像力学,制图,结构设计之类,最后半年才勉强学了点专业课,稍微了解了一下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做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似懂非懂的就过了这个。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