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规避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

规避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

发布于:2016-11-12 11:07:12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避免海绵城市建设误区 发挥雨水回用全面价值.jpg


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引领和支持下以及第一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带动下,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碎片化”是最近一段时间被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应系统性考虑,理性对待海绵城市建设热潮。
海绵城市概念自2013 年从国家层面被提出以来,我国已经选出 30 个城市进行试点建设。而业界普遍认为去年的 16 个试点城市中,由于急于赶工程,出现了碎片化等问题。“碎片化”反映出的问题是,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有些城市不注意或不善于对城市综合问题的梳理和把握,缺乏对城市全局的整体把握和科学的系统方案的制订,仅停留在简单、盲目地上一些“支离破碎”的项目上。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治水”、“堵水”,而是要与水为友,以水养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因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修复自然是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海绵城市建设热潮中,要警惕陷入新的建设“执迷”中,避免开启新一轮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破坏性建设”以及陷入“唯工程”论的工程依赖中。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与整治的系统工程,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无论是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模式,还是法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抑或是澳大利亚的“水敏城市”设计,都不能直接套用或忽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避免规划碎片化和建设工程化。要认清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不能只注重工程施工,片面追求碎片化工程和设计教条化,必须因地制宜,一城一策、一地一策。建设海绵城市,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完善工程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机制,提高建设和管理质量,明晰责任人,便于政府监督。同时,进一步研究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
如果海绵城市建设不能统筹系统考虑,而是碎片式地推进,今后还是会面临着重复建设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运行费用加大等问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引入最先进的理念,指导整个城市水系统的综合规划和设计。正视海绵城市建设步伐,规避建设“碎片化”。


避免海绵城市建设误区 发挥雨水回用全面价值.jpg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3 万条内容 · 11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海绵城市建设促进水资源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是新一代的“雨洪管理”理念,要求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具体表现在汛期蓄水,旱期放水。水资源循环不仅是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从事日常生产生活必要,水资源循环需要借助雨水回用系统实现。 一个周的阴雨天气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无常,雨水一直在降落,不知雨水利用系统可否备好?众所周知我国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可利用水资源以及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让我们认识到水资源利用并不是靠自然变化就能够完成的。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雨水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益处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危害。硬化的城市道路,填平的湖泊让雨水没有适当的地方存储,一部分流入市政管道,另一部分堆积在低洼的路面,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而暴雨过后天气晴朗快雨水的蒸发,增加用水紧张压力,可以说雨水在没有发挥它应有作用的时候被白白流失,甚至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好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农田被占用,江河被填平,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快通道,然而过度的城市建设加剧了水资源矛盾,同时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发展陷入不良循环的怪圈。人类在改造开发自然的时候忽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自然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变得脆弱,经济发展自然无法健康发展。这种现状不仅存在于我国,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难题。海绵城市建设则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下以低影响开发技术建设城市,增加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懂得城市发展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城市建设不能只看重速度,而忽视建设效果。海绵城市在建设初期重视雨水收集利用,以雨水回用为切入点,统筹整体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循环,让城市环境健康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对水资源的管理,更是对城市建设理念的推陈出新,转换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增加城市生态基础社会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汇集整体社会经济发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