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轨道交通BIM \ BIM构筑地铁“朋友圈” 多城市地铁初尝BIM技术“甜头”

BIM构筑地铁“朋友圈” 多城市地铁初尝BIM技术“甜头”

发布于:2016-08-10 15:28:10 来自:BIM技术/轨道交通BIM [复制转发]
不管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还是上海中心、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精致建筑,都涉及到政府、业主、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部门和环节,每个部门又包含如结构、暖通、给排水等多个专业。随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分工也愈加精细,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越发重要。而一项新技术的应用,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数字模型,让一切先在电脑屏幕上立体呈现、精确计算、灵活设计,省时、省力、省心,这就是BIM技术。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信息能实现共享和监控。

1469670020.jpg
不管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还是上海中心、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精致建筑,都涉及到政府、业主、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部门和环节,每个部门又包含如结构、暖通、给排水等多个专业。随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分工也愈加精细,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越发重要。而一项新技术的应用,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数字模型,让一切先在电脑屏幕上立体呈现、精确计算、灵活设计,省时、省力、省心,这就是BIM技术。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信息能实现共享和监控。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BIM在中国不但得到了广泛地认识,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到工程建设行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项目,还是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项目……BIM在中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孕育,已经开始起跑加速。如今,要不要用BIM已经不是问题,如何用好BIM才是问题的关键。

  据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信息化研究中心项目经理宇民介绍说:“目前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采用相关软件对车站的土建建设进行优化,管线综合设计进行管线碰撞检查及装修效果的模拟等方面,目前在设计、施工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价值,若能在今后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运维阶段,将更会发挥其核心价值。”

  BIM的发展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也将表现在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并长远地影响人们对项目的思维模式,对轨道交通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BIM将如何在广阔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五大特点勾勒地铁“朋友圈”

  所谓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缩写,实质是通过创建三维建筑模型,利用和共享模型中的信息,实现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无缝对接以及项目相关方的信息畅通,实现项目周期全过程手段和方法上的信息化。

  “BIM所搭建的协同工作平台就像时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某一方面更新数据,其他方面也能看到,并对各自图纸做出相应调整,避免实际施工时多专业图纸间的碰撞。”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邓雪原用生动的比喻为我们解释了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一系列的信息赋予、添加、修改,BIM最终成为一个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地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可视化、一体化系统信息管理平台,真正实现地铁的信息透明化。

  BIM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五大特点,以数字方式的“思维”把管理思想、运作流程抽象提升后优化、标准化,固化到软件系统中,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利用信息做增值服务,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在重构后的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

  1.可视化。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增强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在BIM应用过程中,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BIM允许不同专业、不同设计者在同一个模型中添加、修改、存储不同的信息,保持模型的实时更新和统一性。另一方面,BIM技术可通过碰撞检查、4D动态模拟等实现地铁不同阶段的模拟协调,预知施工阶段存在的场地冲突、管线碰撞等问题, 在设计阶段就提前解决,减少因信息不共享造成的不同阶段常见的错漏碰缺问题。

1469670020.jpg

  • liubo-humn
    liubo-humn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2018-02-04 05:34: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轨道交通BIM

返回版块

2243 条内容 · 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全球首创贝壳状于家堡高铁站基本竣工 BIM助力基坑支护工作

日前,全球首例单层大跨度网壳穹顶钢结构工程——于家堡高铁站已竣工,施工队伍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克服了基坑深、地质差、地下水多等难题。 日前,全球首例单层大跨度网壳穹顶钢结构工程——于家堡高铁站已竣工,施工队伍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克服了基坑深、地质差、地下水多等难题。   日前,我国第一条高速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高铁延伸线的终点站于家堡高铁站已完成施工,该站房是目前世界最大、最深的全地下高铁站房,也是全球首例单层大跨度网壳穹顶钢结构工程。施工队伍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克服了基坑深、地质差、地下水多等难题,为国内高铁站房建设填补了空白,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