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抗震设防远比地震预报重要

抗震设防远比地震预报重要

发布于:2013-04-28 14:49:28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今天科学网置顶的两篇博文都是谈地震预报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的李小文院士与石耀霖院士。正如李小文院士所说,预报地震,必须是有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根据我的构造地质学与地震学知识,我能较有把握地预测地震每个地区发展的大概地点与震级,但是就是不知地震具体会什么时候发生,因为人的生命相对当于断层的寿命,毕竟是太短了,强震发生的深度无法触及,岩石对于我们人类太不透明了,它在地质时间尺度区间的的力学性质, 我们无法得知,一切研究仅是逼近,而不是终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目前科学的认知程度上,我们只能说地震是无法预报的,尽管世界上各国科学家致力于探索地震机制、提高地震预报和预警能力的科学实验研究从没有放弃过,也没有停止过。我个人看法是,人类不应对地震预报失去信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把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做下去,希望之光就没有熄灭,说不定未来有一天打开地震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在我们中国锻造成功, 但不会是现有的科教制度下。

但是,世界各国似乎已达成共识:建筑的抗震设防远比搞地震预报重要。建筑的抗震设防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地震预报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却远不能做到。即使地震真能预报了,我们居住的房屋不抗震,亦是白搭,多年营建的家园还会可毁于一旦。

今天网上流传一个帖子:【实在忍不住了,吐个槽:每次地震,网络世界一片黑白,全国人民一起哀悼,各种煽情,各种你坚强他挺住,就没有人出来问问,为啥日本一个七级地震啥事儿没有跟玩儿一样的,中国为啥就跟炒脆豆角一样的震碎了呢?而且两次是栽到一个坑里了。】

问得好!同样是一次7级左右的地震,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般只会死几个到几十人,甚至一个不死;在中等发达国家,一般会死几百人;而在经济落后、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一般会导致上千人甚至几万人的死亡。例如,一个6.9级地震造成前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市80%的建筑物倒塌,2.4万人死亡,2.0万人严重伤残。然而,1989年一个同等级别的地震发生在美国旧金山,仅死亡68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更重视抗震设防,抗震设防没有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到建筑设计有人审,建筑材料有保证,施工质量有核查。大量的地震事例表明,设防不设防,效果大不一样。

现在不妨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智利瓦尔帕莱索市的建筑物是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的,1983年那里发生7.8级强烈地震,100万人口的城市仅造成150人死亡,与中国唐山市相比,震级和人口完全相同,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破坏损失的程度真有天壤之别,这也充分表明城市按要求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地区发生7.3级地震,导致近6000人死亡,20余万幢房屋倒塌破坏,震后调查表明,遭受严重损坏的建筑物都是未能按照1981年修订过的日本抗震规范修建的,而按照新的日本抗震规范修筑的建筑物基本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城市建筑物按照抗震设防的极端重要性。

1923年9月1日,日本相模海湾海底发生一次8.3级大地震,使80千米之外的东京和横滨一片废墟,紧接着大火和海啸席卷而来,让繁荣的都市成为人间地狱,造成142,807人死亡,全国近1/20的财产化为乌有。9月1日从此成为日本全国法定的“防灾日”。1987年日本东京又遭受一次大地震,但是按照新的日本抗震规范修筑的建筑物基本安然无恙,只有几十人伤亡。对比两次地震,其结果真是天壤之别。

2001年3月美国西部西雅图发生7.0级地震,基本上没有破坏。地震时仅一人死亡,但并非建筑物倒塌砸死,而是受地震刺激,心脏病发作身亡。西雅图发生7.0级地震而几乎没有地震灾害的根本原因是:1906年旧金山8级大地震之后,西雅图在城市地震区划、建筑物抗震设防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确保了建筑物具有抗御8度地震的能力。2000年还发行了2亿美元的债券,用以加固学校建筑和桥梁等,因而在遭遇7.0级地震袭击时损失极小。

阿根廷圣胡安市1944年发生7.8级地震,城市毁坏严重,并导致5000余人死亡。震后重建时,采取了设防措施,城市总体上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1977年这里发生7.4级地震,仅造成70人死亡。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为抵御地震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四川省绵竹市从汉旺镇去金花镇的路旁有个马尾村敬老院,这是一座红顶白墙、两层天井式楼房,在5.12大地震中竟然毫发无损,而周围其它建筑全都变成残垣断壁。离都江堰市向峨乡不足2千米的海虹小学震后也没有遭到任何结构性破坏,连像样点的裂缝都没有,完全可以继续使用,而2千米之外的向峨中学却遭到了灭顶之灾。5.12大地震中,像这样屹立不倒的建筑还有不少,比如都江堰市的北街小学、汉旺镇的东汽幼儿园等等。

恩格斯有过两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汶川地震本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转型的契机,梦想成为世界一流强国这锅百年老汤从此该煮开了!但是,为什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房屋在这次6.6级芦山地震中又重新倒下?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磐,否极泰来,就看我们当下以什么样认真、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事情,能否扫除一切弄虚作假的恶习。我们不仅要以最大的悲悯之激情应对现实,更重要的是以最大的理性走向未来。

如何应对地震这样的天灾?该是我们民族反思的时候了。从1976年的唐山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2013年的芦山地震,我们的抗震减灾的模式极其相似,建筑的抗震设防程度较低。大震突然来袭,倒塌一片。震后救人,不仅仅是个力气活,更是技术活,没有专业技术,只凭一股冲动和激情,只会误大事,延误救援,使本能救出的伤员加重伤情甚至死亡。专业救援,事半功倍;一窝蜂蛮干,事倍功半。在日本,地震发生后,救援队伍专业化程度较高、组织实施有序,效率高。经历过汶川大地震,难道我们不应该在雅安地震的救援中更体现出专业精神?可惜我还没有看到。没有挖、吊、锯、撬、拽的专业机械和工具的救援人员在巨重的钢筋混凝土梁柱之前实在无能为力。救援工作的专业体现在救援装备、救援训练、力量调派、实战经验等方面的专业化。国人从不缺乏救灾热情,往往缺少的正是专业。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信奉专业主义——这是对生命的真正尊重。我们这个民族经历太多的灾难,我们甚至也看过灾难之后出现短暂的热情、善良、理解、勇敢、高尚、承诺,但用不了多久往往又依然如故。但这一次能否不同,芦山地震的灾难是否大到足以让我们从此活的不一样,让我们加倍的珍惜生命和生命应有的一切权利。

地震非中国仅有。全世界20%以上的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日本。在一次又一次与地震的较量中,日本人不断强化了建筑的安全标准,建筑的“免疫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越来越少,死亡人数越来越少。被海啸带进太平洋的日本房屋,漂了一个月后依然没有散架,令国人惊讶!由于日本人对自已的建筑有信心,所以地震真的来时也就比较镇静。为什么在我国每一次地震都要以巨大的人员伤亡为代价?当人们看到一栋栋民居、医院和教学楼垮塌,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过去是否太不把建筑的抗震设防当回事?抗震设防是否仅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被海啸带进太平洋的日本房屋,漂了一个月后依然没有散架

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在1999年7月“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计划”的总结大会上曾经说过:“我们应当把灾后救援的观念转变为灾前预防,因为灾前预防不仅比灾后救援更人道,而且比灾后救援更经济”。此话所表达的意思不就是4100多年前夏禹治水的哲学思想“平时若灾时,灾时若平时”吗?夏禹治水的哲学思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什么会丢掉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高处能胜寒
    被海啸带进太平洋的日本房屋飘一个月,为萨不沉入海底。:o
    2014-02-14 13:04: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银杏白果
    银杏白果 板凳
    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
    2014-02-13 16:02: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解说巴黎卢浮宫的特色

本帖最后由 lardice 于 2013-5-2 17:31 编辑 巴黎从来都是一座梦想中的城市,而卢浮宫(Louvre Museum),则是无数人梦想中的梦想。很多游客早已忘记了这座全世界最辉煌的艺术宝库曾是法国历史最忠实的见证人。从1190年到拿破仑时代,这里曾居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直到法国大革命的狂飚将一切的一切席卷而去。曲终人散,辉煌与沧桑都成为过眼云烟,但数不胜数的文化遗存却走进了这座宫殿,并在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永恒。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