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城市与河流该如何相处

城市与河流该如何相处

发布于:2005-10-10 14:37:10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人类在河流边住下来,是因为河流为人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吃水,二是运输。久而久之,城市出现了。搞历史的人将此命名为大河文明,拆开讲就是大河带来的文明,主客关系很清楚。客人太多,主人必然应酬不暇;而且客人日久生骄,反客为主,主人的结局必然是窘近不堪;主人潦倒以后,客人也将无法继续做客。
一、城市与河流的矛盾,一句“历史的教训”还太概括。严格地讲是两方面:一是纵向的;二是横向的。
先看开封城。开封有“七朝古都”之称,汴京城极盛时“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一千年后的今天,汴京城被埋进开封市地下 8 到 10 米处。葬送汴京城的是谁?是黄河。被黄河淹埋的不仅是汴京,沿黄城市少有例外。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勘测,开封城地下共有 5 座城池、8 道城墙,形成了“开封城,城摞城”的独特文物景观。
今天我们在干什么?黄河泥沙致使下游河床每年抬高 10 厘米,对策是“水高堤高”,导致“悬河”越来越悬。目前黄河河床已高出开封城 13 米,有“黄河底,铁塔尖”之说。河患的根子是水土流失,但大家都忽略了治本的措施。再看大上海。苏州河是条臭河,从本世纪 20 年代就开始黑臭,一直臭了 70 年。据载,1909 年时上海人曾建立闸北水厂,水源就是苏州河;上海简称“沪”,本义是苏州河渔民捕鱼的工具。到了 1928 年,苏州河因污染不能作为水源,闸北水厂被迫迁至黄浦江;到 1958 年,苏州河污染比解放初加剧了;1959 年上海提出治理苏州河,3 年自然灾害过后,60 年代污染又加剧;1968 年治理过,但治标不治本,搞污水灌溉,结果连农田也污染了;1978 年以后乡镇企业兴起,污染达到高峰,整个市区终年熏臭,成为黄浦江的主要污染源。据调查,黄浦江的污染 48% 来自苏州河;1988 年到 1993 年,苏州河一期治理工程开始,但不久又恶化,1994 年后才开始好转,但水质仍然恶劣。
上海的河流污染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上世纪末上海人口仅 50 万。苏州河上海境内长度为 53.1 公里,目前居住在河两岸的城市居民达 300 万——苏州河污染 70 年,说明没有重视历史教训或重视不够。
我们在发展的冲动下进行着大规模的粗放式开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城市河流的污染加剧和旱涝灾害的日趋频繁。尽管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治理的速度总是落后于破坏的速度,说到底还是重视不够。
二、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出警告: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话 , 前景就是毁灭。的确,我们已没有时间给后人留下新的教训了。
就城市的发展而言,理由有两条:
其一,城市与河流的矛盾高度激化。济南市的小清河由于排洪不畅,多次为患。今年汛期市区积水达 5000 万方,房屋被淹,农渔遭灾,损失上亿元。黄河从 1972 年开始断流,时间越来越长,断流期间,济南等城市看到的黄河是一条流动的沙漠,下游城市全线恐慌。而河流的污染更让城市手忙脚乱:上海的水厂由于黄浦江取水口污染,被污水赶着往上游跑,但污水跟着追,水厂被迫再跑,据悉现在已无路可逃,打算搬到长江去;郑州市由于黄河污染,自来水常有鱼腥味。水厂诉苦说净水能力只能适应二类水,而现在的原水都是四类水,有时竟达五类。
其二,我们付不起昂贵的学费。上海市与苏州河的矛盾,拖到现在解决,难度大得多。让苏州河恢复原样,需要花费 200 亿元,这只算治水工程,未包括两岸治理,200 亿元,占上海财政收入的一大半,相当于宝钢一期工程的总投资;长沙市副市长赵小明说,由于湘江污染,长沙市奉命考虑另辟河流建水厂,规模 50 万吨。如果实施,耗资将达 4 个亿;为解决湘江淤塞,1997 年国家安排的资金就是两亿元;济南治理小清河,市长谢玉堂说是山东水利和环保发展史上一次性投入最大的工程。污染严重了再花大钱治理,本身就是件亏本的事情。如果再拖下去,那就是对后代犯罪了。
三、城市与河流的尖锐矛盾,逼迫我们重新审视城市和城市发展思路。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现在意义上的城市是阶段性的文明产物,不是文明的终级形式。首先,人类砍掉了河流两岸的植物,种上钢筋水泥“植物”,本身就是破坏河流,破坏生态。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种破坏日益显现出来;其次,城市这种东西既给人带来福利,也带来了灾害,噪声、污染、紧张等已经让人失望,走向乡村的“回归”情结已普遍蔓延,我们不能不发出疑问:城市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当然,在较长的时间里我们还离不开城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河流相处呢?
长沙市副市长赵小明回答记者的观点是: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的观念已经落伍了,现在应该提经营好城市,按市场经济观念来重新审视城市资本和资源。只有这样,环境这个产业对城市的制约关系才会明朗化。解决城与河的矛盾,赵小明提出:一是全流域共同治理。下游城市治理,上游城市我行我素,则白费工夫。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河流。如果保护不了,宁愿不开发。三
  • 薄荷水
    薄荷水 沙发
    上海的目标是,到 2000 年底苏州河消除黑臭,2010 年鱼虾重现苏州河;济南的目标是,到 2000 年小清河流域内所有工业企业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实行总量控制,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40.8%。到 2010 年流域内工业污水回用率达到 8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8.9%。

    现在都2005年了,不知道这些目标达到了没有?
    2005-10-10 19:34: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土保持

返回版块

4.33 万条内容 · 1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型水工产品在生态护坡中的应用(二)

当然,我们更多的水利工程都采取了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来整治河流。近年来,通过统一调度,初步扭转了黄河、塔里木河及黑河持续断流的局面。使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塔里木河及黑河流域下游的胡杨林复苏,鸟类及野生水禽返回,趋于恶化的生态系统得到了初步恢复。事实说明,水利工程不但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在改善江河湖泊流域的生态系统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了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生态方法水体净化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动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生态方法水体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及生物操纵技术等。人工湿地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这些微生物吞噬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土地处理技术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度对水的净化。生物操纵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营养级链状效应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比如在湖泊水库中投放经选择的鱼类,用以吞食另一类小型鱼类,借以保护某些浮游动物不被小型鱼类吞食,这些浮游动物的食物正是人们所讨厌的藻类,利用河卵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使河流的BOD、SS等有较高的处理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挺水植物如慈菇、茭白以及沉水植物伊乐藻、菹草等对水体中的氮和磷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常用的芦苇对于磷的去除率达65%。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