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武汉老庄结构院 \ ★★★[6.29更新]我觉得我很幸运

★★★[6.29更新]我觉得我很幸运

发布于:2011-06-29 11:00:29 来自:建筑结构/武汉老庄结构院 [复制转发]
很多人都很想去广州参加面授,然而顾虑重重,的确,改变有时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每次我离开一个地方心里都会很荒,说不上来的难受。其实,在你真的做出决定的时候,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了。
去参加面授,一来你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甚至还有全新的生活环境,二来你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没有课本,没有讲义。不过话说回来,我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虽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容易接受,毕竟习惯了这么多年。据说邓工和周工有给二期的师弟师妹们准备了讲义,记得在电影《最贫穷的哈佛女孩》里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发教科书只发活页的讲义?——因为教科书里只有作者一个人的话(大意是这样)。
老庄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但是我想应该适合于大多数人,一期的学员们给老庄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想对学弟学妹们是很受益的,对老庄的成长也是很好的。我因为还没工作过,不知道如何才能提出好的建议来,也就只能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做参考。
对了,听过讲座或者看过邓工的十三集视频或者上过网路班的课的人对邓工教学应该不会陌生。我来说说周工吧(要不有人要说我没心没肺了,呵呵)。相对邓工来说,于我,对周工了解的不是很多(可能是周工比较内向,没有邓工这么啰嗦吧),但是能感受得到周工是个很细心、很认真、心地很好的人。周工讲话的速度很快,声音没有邓工这么洪亮,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难跟得上。周工担心我们跟不上,总是很耐心的问还有哪里没听懂的然后再讲过。让我特别surprise的是,刚开始我和杨哥还在隔壁的副教室上自习,那天上午周工讲地下室侧壁的计算,杨哥睡过头了,来到教室的时候周工都快讲完了,下了课后周工问我有没有听懂嘛,我们学校土力学是大四上学期开的课,那会儿真没好好学(你懂的),我就说我土力学学得不好,刚刚讲的还得自己回头再补补。周工见杨哥,就问他早上是不是迟到了,前面的没听到,然后周工又给我俩讲了一遍(是从头到尾哦),讲的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又给我做了解释,哎,原本以为高中结束后再也遇不到这样有耐心的老师了。你们上课的时候还是认真听课吧,别折磨好人啊!我没画过多少施工图,因为还没工作,对于周工说的那些(和建筑的配合之类的)体会不是很深,能讲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其他学员若有好的想法,欢迎指正和补充。
插播一句:这几天在学校听唐工的课,发现唐工讲课也很有意思呀!
有不少上过网络班的网友很想知道,网络班和面授班区别在哪里,上过网络班还有没有必要再去参加面授,我没上过网络班,所以关于这方面就没有办法给你提建议了。不过可以跟你说说,每次周工评讲我画的图还有让邓工看我调的模型后我都会特别受挫,尤其是邓工查看我的模型,总以为自己做得挺好的了,可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注意到,哎,那种心情,有时候难过到连饭都吃不下都有。可是每次受过挫之后,我都会特别努力特别认真的学。你能体会到,每次你受过打击之后都会变得特别强大(你要知道 宇宙每次让你受伤,它都会为你准备好了礼物)。我想在网络班,这些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吧。还有,从学员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之后我慢慢讲,因为这个比较碎,而且很重要,我要好好研究下怎么写才能把我最真切的感受表达出来。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的转折之一——偏置核心筒。为什么说是转折?不知道我之前有没有说过,我对结构设计是没什么感觉没什么热情的,哎呀,说白了就是没什么兴趣(你若要问,那你还去老庄学什么结构设计,学费还这么贵,我之前有说过,因为我别无选择啊)。就是那个偏置核心筒,让我觉得结构设计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对于那个偏 置核心筒,邓工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你说核心筒就核心筒吧,整个偏置的来折磨我们,哎,偏置的也就算了吧,还是个偏置中特别变态的,墙体的布置还要考虑对地下室车库、对建筑的影响。那个模型把我折磨惨了,现在闭上眼睛都还清晰可见。因为核心筒偏置,结构扭转得利害,调扭转,成了邓工主要的出题意向。哎,我那时调模型,分析的比较少,胡来的比较多,嘿嘿,那时就想,调嘛,反正就是试嘛,运气好还说不定就成了呢,加上我做事又比较执着,很折腾。后来发现有的学员加撑,我也跟着加撑试了下,加的人字撑,效果还不错。再后来邓工来看我调的模型(我前面说过,每次邓工看完我的模型后我都会特别受挫,当然这次也不例外),他一看到我布的撑就皱眉、叹气,不过还是给我提了建议,让我把撑改改,不用人字撑行不行,撑不用这么多行不行,或者再试试不加撑能不能调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邓工都发话了,继续调吧。可问题是,这个撑,呃,之前没遇到过要布置撑的,也不知道布置撑还要考虑建筑效果、使用功能上是否允许等因素嘛,就想不通人字撑有什么不好的,各项指标都过了,不就好了嘛。不过我还是按照邓工说的试了。可是那时不大会布撑嘛,对越层更是束手无策啊,那时谁跟我说要建几个标准层来着了,总之,整得很崩溃。第二天,邓工要看我的撑布得怎样,哎,邓工看后又是皱眉又是叹气“哎,你怎么还是布的人字撑啊,我昨天不是跟你说了嘛”,我当时真想找个角落蹲下来哭一场,不是因为邓工说我,难过的是怎么就是调不好呢,撑也不会布,哎。后来邓工把他的方案布置发给我们,我就按照邓工的布置从新建模,算完后查看分析结果,那时的心情,就像是,被噩梦惊醒,然后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却是一片阳光明媚。也就是从那时起,对结构设计产生了兴趣。
仔细回想三个月来的学习,从框架结构到期中作业再到后来的毕业设计,邓工所要求的,其实是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当时时间有限,能力有限,没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全部完成,特别是后来,忙着应付学校那边的毕业设计,错过了很多,比如说混合结构,比如说报告,比如说基础••••••然而,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你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只要你真的认真做了,你总能收获些什么。关于毕业设计,我要好好说说,这个可比偏置核心筒要收获得多的多了。从哪里讲起好?还是罗嗦点,从头讲起吧(就冲我那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毕业设计,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毕业设计,还拿了优秀毕业生的份上,你就耐心点看吧)。
我们学校,没那么严格,加上大四了,很多同学都在外面实习的实习,工作的工作,我跟辅导员说了下,填了表格,就出来了。辅导员让我跟负责毕业设计的老师说声,问清楚毕业设计的事。因为请假那天是星期五,后面两天老师又不上班,加上那会儿,毕业设计的事还没落实下来,想着问了也会是还不清楚之类的说法,就没有联系了。后来去广州学习,一直忙啊忙,也没怎么理,邓工问我毕业设计的事怎么办,我实话实说,我知道的是做个框架结构,具体是怎样的,任务书还没下来。再后来,学校那边毕业设计开始上课了,我就托在校的同学问老师,在校外做毕业设计的要做怎样的,那同学给我的回话是和在学校做的一样的,我看了同学给我发的任务书,连题号也没有,怎么做啊,哎,她也不知道,说是目前只是上课,还没开始,我也就没有理了。可是后来我们班的负责人让我问老师,说是不一样的,比在校内做的要难些。老庄这边的课程又应付不过来,学校那边不催我也不急,直到五一放假那会,我才联系负责我们毕业设计的老师,跟她说明了情况,我跟她说了我在老庄培训结构设计了,她说那你把在单位实习做的那部分带会学校,计算书要丰富些,像论文那样,只做结构部分就可以了。我想着反正老庄这边也要做毕业设计嘛,然后就向老师请示,是否可以就用老庄这边的毕业设计,老师说,到时候你把内容跟我说下,我再同其他老师商量下。那会他们跟我说手算一品框架算得特别辛苦嘛,我还特意问了老师,是不是可以不用手算,老师说可以。不知道是我命好还是,杨哥还得提前回学校做他的框架,嘿嘿。
老庄这边毕业设计布置下来后(我挑的周工给的住宅),我跟邓工说了学校那边老师说可以把毕业设计带回去当做学校那边的毕业设计。邓工听了,可来劲了(有那种仙女知道灰姑娘要参加舞会决定好好给她妆扮一番的感觉)。他说那你要写论文,我说老师没要求写论文,只是说把计算书整丰富些就可以了,邓工说,你这种是要写论文的,我也不知道啊,那就按邓工的来吧。接着邓工给我初步确定了论文的题目,让我先看看别人写的论文(压力大啊,不是硕士论文,就是博士论文),然后把目录写了。临走的时候还不忘说,你那论文起码也要写个一百多页吧,你还要手算剪力墙,啊?我说,老师说可以不用手算的,邓工直接来句,我要求要手算!(看吧,邓工要是不把你引上优秀这条路,他难受)晚上还真的给我发了几篇论文,哎••••••就冲着邓工如此关照,怎么着也要认真对待吧。邓工让我先把目录写出来,然后给他看。他那会儿也没跟我说为什么要先写目录,就让我看看别人怎么写的,参照下,他再给我提提建议什么的。当时就想,不就个目录吧,这还不简单。可是,当我真的着手写的时候,呃,还真是难写,我连走路吃饭躺在床上都在想那个目录该怎么写啊!足足想了两天也憋不出几行字出来,第三天中午,邓工过来问我目录写好没,我说还在写,他瞪了我一眼,让我快点写,我心里琢磨着,他下句是不是要说,连个目录都要写这么久,还好他走了。中午没睡午觉,留在教室写目录,把这两天想的,理了下思路。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在邓工上课之前把目录写完。等我把目录写完,反反复复看的时候,你能想象吗,我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我能看到我的论文的轮廓。后面,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我花这么大的篇幅来写这个过程,也就是想说明这个,思路很重要!算剪力墙的时候也是,没有思路(其实大体上邓工已经跟我说了,可是我没领悟到),真的很痛苦啊,光研究付总的《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里的剪力墙计算就研究了三天,看得懂还好,要命的是我看不懂啊,连问都不知道从何问起。向邓工求救,他说你就按照书上的例题来,取一片做简化计算,我也没算过,但是我想是能算的,你要是觉得实在是难,你也就别算了(大概意思是,具体怎么说我也不记得)。我都研究三天了,你让我别算了,我不甘心!咬着牙,翻开付总《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里的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从它的每个数据,每条公式入手,等我看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好像就顿悟了,好像知道怎么算的了。有了思路,后面的计算就是体力活的事了。对了,那时邓工讲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时候,跟我们说,尽量布置带翼缘的剪力墙,少布置一字剪力墙和断肢剪力墙,因为带翼缘的剪力墙刚度大。等到我自己亲自动手算的时候,才深刻体会到。非常建议你也动手算算,算了,我这样说你看了之后肯定是不会算的了,还是建议邓工给你们布置作业的好。
白天上课,晚上写论文,有时候挑灯看论文到深夜。特别累,但是我不觉得辛苦,这次是我主动的学,我有一个思路,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实上,还有一个想法推动着我,就是写好了,将来拿出去给老庄打广告(邓工是这么跟我说的,其实我也很想啊,可是••••••我的毕业设计还没有做完,邓工让我算柱子和梁,我没算,周工说我的施工图不符合标准,我没改,基础部分也没做,后面的抗震性能的分析很多我也做,后面回到学校,也提不起兴趣做下去了)。那段时间看了很多论文,有很多都看不懂,不过,有一篇论文我要特别提下,就是邓工经常提起的那篇《刚度理论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邓工推荐看的时候我没看,因为写论文要用到,想起邓工说了很好来着,就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当时真就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如果早点看到的话,估计感触也不会这么深了。遥想当年遇见《小王子》时,刚踏进大学校门,只当它是本童话故事书,后来有位姐姐推荐,又看了一次,第三次看的时候,觉得它真的很有深度。《刚度理论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真的很值得多看几遍,如果你还没拜读过,那就把它列在书单中的首位吧。
邓工有段时间经常讲这么一句话:“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也就是这句话陪着我撑过了在老庄最艰辛的岁月。那会儿就是觉得特别累,就是特别难过自己为什么总是学不好,就是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当时的特别特别浮躁,特别特别想跟邓工说我学得特别累,特别特别想给家里打电话跟他们说我撑不住了我想回家休息。终于有一天实在是受不了了,晚饭也没怎么吃,一个人跑回宿舍哭了很久,邓工那句话就在我脑海转啊转啊,然后我对自己下了命令, 撑下去。把眼泪擦干,洗了把脸,回到教室上自习。现在二期的学弟学妹们的课业快上了半个月了吧,如果你也一样很累,觉得学得很辛苦(受点苦那时必须的,唐工好像说过,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受苦的,是吧),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先把消极的想法赶走,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当目标明确了,你的心也就静下来了。

无标题.JPG
小编说明:图片及标题均为编辑所加,非原作者所为,特此说明!

[ 本帖最后由 dawnplum 于 2011-6-29 11:30 编辑 ]

无标题.JPG

全部回复(3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seasoninthesun
    aezhanglei 发表于 2013-12-26 21:13 写这么长,要老命了哈哈哈哈哈
    2013-12-27 20:43: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张叁疯
    张叁疯 板凳
    写这么长,要老命了
    2013-12-26 21:13: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武汉老庄结构院

返回版块

10.49 万条内容 · 5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的结构设计路

做结构一年了,现在感觉很迷茫,好像停留在一个阶段,不知怎么去进步,也不知从那方面入手,请各位大虾们指点指点,非常感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