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木樨科木樨属)
1
简介
别称
“
月桂
”
、
“
木犀
”
,俗称
“
桂花树
”
形态特征
常绿
灌木
或小乔木,为
温带
树种。叶对生,多呈
椭圆
或长椭圆形,
树叶
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
花簇
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中国有包括
衢州市
、
汉中市
在内的
20
多个城市以桂花为
市花
或
市树
。桂花以其淡然贞定品格为世器许。
产区分布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
喜马拉雅山
东段,印度,
尼泊尔
,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西南部、
四川
、陕西(南部)、
云南
、广西、广东、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长,现广泛栽种于
淮河流域
及其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
黄河下游
,南可至两广、
海南
。
生长习性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更加适宜。
品种分类
丹桂,金桂,银桂和四季桂
,其中丹桂,金桂和银桂都是秋季开花又可以统称为八月桂。
丹桂
丹桂花朵颜色橙黄,气味浓郁,叶片厚,色深。一般秋季开花且花色很深,主要以橙黄、橙红和朱红色为主。丹桂分为满条红,堰红桂,状元红,朱砂桂,败育丹桂和硬叶丹桂。
金桂
金桂花朵为金黄色,且气味较丹桂要淡一些,叶片较厚。金桂秋季开花,花色主要以黄色为主(柠檬黄与金黄色)。其中金桂又分为球桂,金球桂,狭叶金桂,柳叶苏桂和金秋早桂等众多品种。
银桂
银桂花朵颜色较白,稍带微黄,叶片比其他桂树较薄,花香与金桂差不多不是很浓郁。银桂开花于秋季,花色以白色为主,呈纯白,乳白和黄白色,极个别特殊的会呈淡黄色。银桂分为玉玲珑,柳叶银桂,长叶早银桂,籽银桂,白洁,早银桂,晚银桂和九龙桂等等。
四季桂
四季桂,也有很多人将四季桂称为月月桂。花朵颜色稍白,或淡黄,香气较淡,且叶片比较薄。与其他品种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四季都会开花,但是花香也是众多桂花中最淡的,几乎闻不到花香味。四季桂分为月月桂,四季桂,佛顶珠,日香桂和天香台桂。
各品种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例如:四季桂品种群中的
“
日香桂
”
、
“
大叶佛顶珠
”
,均是小灌木,高
0.5—1.5
米
。
“
日香桂
”
花淡黄色,同一枝条各节先后开花,几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现四川
苍溪
有大量母株。
“
大叶佛顶珠
”
花乳白至纯白色,花序密集,顶生花序独特,花期自春到秋连续不断。安徽六安响洪甸
东冲村
有一棵干围约两米,树高和冠幅直径约有十三、四米的桂花树,年产桂花约
200
公斤,已有
500
余年历史,在
“
六安洲志
”
上被列为
“
桂花王
”
,同时被列入《安徽省古树目录》。
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繁殖。例如以采花为目的,宜选用花繁而密的丰产型,例如开花、落花整齐的
“
潢川金桂
”
、
“
金桂
”
、
“
籽银桂
”
,
“
大花丹桂
”
、
“
橙红丹桂
”
等;以观花闻香为目的,宜选用
“
大花丹桂
”
,
“
籽丹桂
”
,
“
朱砂丹桂
”
,
“
大花金桂
”
,
“
圆瓣金桂
”
等;用作灌木、盆栽、
盆景
宜选用
“
日香桂
”
、
“
大叶佛顶珠
”
、
“
月月桂
”
、
“
四季桂
”
、
“
九龙桂
”
、
“
柳叶
桂
”
等;用作乔木或作
庭园
主景,则适宜选栽
“
大叶黄银桂
”
、
“
金桂
”
、
“
大叶丹桂
”
、
“
大丹金桂
”
、
“
橙红丹桂
”
等。
种植条件
1
.栽植
应选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阴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选在通风、排水良好且温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阴环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团,以确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
碱土
。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
腐叶土
2
份、园土
3
份、
沙土
3
份、腐熟的
饼肥
2
份,将其混合均匀,然后上盆或换盆,可于春季萌芽前进行。
2
.光照与温度
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应冬季搬入室内,置于阳光充足处,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阳光,室温保持
5
℃
以上,但不可超过
10
℃
。翌年
4
月萌芽后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风向阳处养护,待稳定生长后再逐渐移至通风向阳或半阴的环境,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生长期
光照不足,影响
花芽分化
。
3
.浇水与施肥
地栽前,树穴内应先搀入草本灰及
有机肥
料,栽后浇
1
次透水。新技发出前保持土壤湿润,切勿浇肥水。一般春季施
1
次
氮肥
,夏季施
1
次磷、
钾肥
,使花繁叶茂,入冬前施
1
次越冬有机肥,以腐熟的饼肥、厩肥为主。忌浓肥,尤其忌入粪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应入
低温
温室,在室内注意通风透光,少浇水。
4
月出房后,可适当增加水量,生长旺季可浇适量的淡肥水,花开季节肥水可略浓些。
4
.整形修剪
因树而定,根据树姿将大框架定好,将其他葫蘖条、过密枝、徒长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风透光。对树势上强下弱者,可将上部枝条短截
1/3
,使整体树势强健,同时在修剪口涂抹
愈伤防腐膜
保护伤口。
5.
北方种植桂花
一般地说桂花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但是
北京
、
青岛
也可以种植桂花的。在
“
冯天哲
”
著作的
“
家庭养花
300
问
”
中就有说冬季在桂花的幼树入冬后浇一次防冻水并在树基部培土护根外,再用厚报纸
7
层包裹树干和枝条,就能在北京露天过冬了。三年后就不用过冬再包裹了。
常见问题
1.
四季桂为何不香?
答:四季桂常年开花但不香的原因是因品种本身香气较淡造成的。在桂花常见变种中,香气最浓的是金桂,其次是银桂,然后是丹桂,而四季桂的香气是最淡的。作为
经济作物
很少有人栽培,就是因其开花稀疏,香气不浓;作为观赏盆栽,是因其树型美,四季开花,适宜盆栽观赏。四季桂多数呈丛状生长,花呈黄白色,较稀疏,香气淡而花期长,一般除严冬与酷暑季节外,大约二个月能开一次花,以秋季香气稍浓,其余较淡,其品种有大叶四季桂及小叶四季桂。月月桂在养养过程中缺乏光照和
磷肥
不足使花香清谈。如果
植株
置于阳光充足而通风的环境下,每隔
10
天追肥一次,并能适当增施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花的香气,但仍不及其他品种。
2.
盆栽
桂花为什么不开花?
答:
一是光照不足。桂花喜光,
营养生长
期在
60
℃
以下的光照强度时,其生长发育衰退,营养生长变差,开花数量减少。光照严重不足时,由于光合作用减弱,
养分
积累少,因而不能开花。所以,需给予充足的光照。二是缺肥。桂花的生长、开花量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盆土瘠薄或肥力不足,也会影响植株的生长与开花。所以,在抽稍时应施
1~2
次以氮为主的
肥料
,在花芽分化期(
5
月底开始)至开花前,则应施入
2~3
次以磷为主的肥料。三是盆土过湿。桂花忌过湿和积水,湿涝会引起烂根而导致生长不良和不开花,严重时还会造成盆株的死亡。浇水要遵循
“
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
的原则,大雨和暴雨后要及时倒除盆中积水,特别要注意雨后天晴的
天气
,更应避免损伤根系。四是土壤偏碱。桂花喜微
酸性土壤
,
pH
值以
5.5~6.5
为宜。在偏碱性的土壤中生长的桂花,常常长势不良而影响开花。五是烟尘污染。桂花不耐烟尘和污染。在烟尘过多或遇污染后,叶片会变小,容易脱落,并出现
只长叶、不开花的现象。六是不到开花年龄。
3.
受冻桂花如何解冻?
答:
初冬
,桂花受寒潮侵袭,极易发生
冻害
,受害植株体内
细胞
间隙溶液浓度提高,原生质严重脱水造成嫩叶萎缩。遇此情况,如果急于将受害盆株置于
高温
或阳光直射处,反而会加速桂花死亡。正确方法应该采取缓慢解冻的措施,使细胞逐渐吸水而恢复正常。遇此情况,也可将
盆花
速用吸水性较强的废报纸连盆包裹三层,包扎时注意不可损伤盆花枝叶,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如此静置一日,以使盆花温度逐渐回升。经此处理后,受冻盆花可以复苏。
4.
怎样使桂花株型长的
匀称
?
答:一是栽种桂花时要让花木植在盆正中,浇透水后,歪斜的植株要扶正,给以后莳养打好基础。
二是合理修剪。剪枝时要注意花木的整体外观,注意留芽,尽量让
顶芽
向空隙处生长。旺枝强剪,无用的弱枝则剪除,需填空的则保留、轻剪。三是适度绑扎盆花。某方向空隙较大,可用绑扎的方法让稠密的枝条往空隙处绑扎。
四是时常转盆。对于不需修剪的桂花,时常转盆,让空隙处向阳可诱发新枝。转盆,一年四季,太阳总是随着轨道运转,因此光照角度和强弱总是不断变化的。花盆长期固定位置,植株总是有一面得不到适当的光照,久而久之,圆形盆栽便因阳光照射不均而生长不一。因此,在生长季节应每隔
10
天把花盆旋转
45°
角。
经常转动花盆,植株的各个角度和方向长势才会均匀,主干周围的侧枝也会整齐一致,叶子还能均衡地接受阳光。因此,植株的株型、姿态就能丰满美观,从各个角度都能达到观赏效果,可让枝叶长得更舒展,美观。
5.
桂花为什么冬春之交时容易死?
答:这要从
管理方法
上找原因。除了供给适当的水分,充足的
光线
之外,冬季不给桂花施肥,放在凉冷的环境里特别重要。因为桂花之所以冬季易死,不是由于环境不够热,而是由于环境不够凉。在桂花的原产地冬季并不温暖。千万年来已经适应这种生长环境的桂花,到温暖的地方越冬,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看不出植株有什么异常。相反,它似乎忘记了冬天的到来,长芽抽枝,看上去一派欣欣向荣的长象。但是,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多久,室内采光及温度的变化等因素不能满足像夏季时那样的生长,开始出现老叶脱落,新梢萎蔫,植株死亡的现象。要使所养的桂花平安越冬,冬季要把它放在
0--5
℃
的环境里,给予充足的日照;不要追施肥料,避免盆土过湿。待到冬季过后您会发现,所养的桂花不仅平安地活了下来,而且生长势比那些在
高温环境
侥幸越冬存活的显得更强。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桂花褐斑病、
桂花枯斑病
、桂花
炭疽病
是桂花常见的叶部
病害
,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
落叶
,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桂花
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
斑点
,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
2
至
10mm
,或因病斑扩展受
叶脉
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
黄色
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
4
至
10
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
菌丝
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
7
至
11
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
病菌
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
4
至
6
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
基质
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
1
:
2
:
200
倍的
波尔多液
,以后可喷
50%
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
苯来特可湿性粉剂
1000
至
1500
倍液。重病区在
苗木
出圃时要用
1000
倍的
高锰酸钾
溶液浸泡消毒。
虫害
防治:
家庭养殖桂花的主要虫害是螨,俗称
红蜘蛛
。一旦发现发病,应立即处置,可用螨虫清,蚜螨杀,三唑锡进行叶面
喷雾
。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均匀的喷到。每周一次,连续
2-3
次,即可治愈。
园林用途
桂花园林
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
“
独占三秋压群芳
”
。在
园林
中应用普遍,常作
园景树
,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我国
古典园林
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
于亭
、台、楼、阁附近。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
"
双桂当庭
"
或
"
双桂留芳
"
。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
"
的效果。在校园取
“
蟾宫折桂
”
之意,也大量的种植桂花。桂花对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
、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
工矿区
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桂花香气扑鼻,含多种香料物质,可用于食用或提取香料。目前我国已形成湖北咸宁、湖南桃源、安徽六安、广西桂林、
贵州
遵义、江苏苏州
吴县
等集中种植桂花的地域。
苏州桂花公园
建成于
1998
年
10
月,占地
16.5
公顷,位于
苏州古城
的东南隅,毗邻蓬勃发展的工业苏州桂花公园园区。东面与古
运河
相拥,南面绵延数里环抱在郁郁葱葱的
姑苏
城城垣和
大运河
的绿水旁,是近年苏州市环
古城风光
带建设的重点
景观
之一。沿运河南部建有古城
“
蛇门
”
及二百十八米长的姑苏水陆城楼,二公里长的蜿蜒曲径沿运河穿梭在茂密的柳荫
绿岛
树林中,
草坪
宽广,自然舒适,充分显现了江南城市
水乡
的特色,是市民休闲、散步、观景的最佳去处。
桂花公园
是以苏州市的市花
“
桂花
”
命名。园内
花灌木
以常绿植物为主,品种达
260
余种,其中不乏名贵稀有树种。尤以桂花树种为特色,园中桂花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多,居国内首位。为国内桂花品种收集和种植数量最多的
专类园
。为了建成桂花品种专类园,支持
“
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
”
工作的开展,在
南京林业大学
向其柏教授和藏德奎教授的指导、帮助下,公园里组织人马南下
上海
、杭州、浙东、
浙西
,远赴四川东南部十几个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寻觅到一些久闻其名而无缘相见的知名品种,如九龙桂、一串红和雪桂等,这些品种除桂花公园有一定量保存外,别处均不多见。
到目前为止,国内经桂花分类
专家
向其柏和
刘玉莲
记载的桂花品种有
62
个,其中桂花公园收集的品种就有
50
个,分属四季桂类和秋桂类两大类和四季桂、银桂、金桂和丹桂
4
个品种群。
[
本帖最后由 hughgang 于 2011-11-10 10:08 编辑 ]
全部回复(1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